网上纺织面料
绍兴纺织交易平台
 
纺织人才网
当前位置: 绍兴纺织网 » 资讯 » 行业研究 » 版块“西漂”四川服装“崛起说”几成胜算?

版块“西漂”四川服装“崛起说”几成胜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绍兴纺织网    www.sxtex.com    日期:2009-12-07  来源:中国时尚品牌网   浏览:380
[img]http://cn.fzp.cn/href/img.php/topic/244952/0/fzp.jpg[/img]

  华茂国际服装产业园的这张宣传画册,对产业西移背景下的四川服装人渴望新变化作了形象表达!

  “四川服装行业经过了风风雨雨20年,需要在中国的服装界有自己的声音,如果我们自己都不拿自己的行业当回事,那么还有谁会在乎这个行业的兴衰存亡?即使工作再苦再难也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为四川服装在历史上留下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记。”11月18日,在四川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2009年年会上,该协会秘书长杨淑琼在作年度工作报告时,说到四川服装行业经历过的20年一度哽咽。

  事后,记者了解到这位说话一秒钟可以带出至少二十个字的“快嘴娘子”性情流露的背后,其实隐含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业心态:一种是在东部产业逐渐西移的时代大背景下,一向不被人所关注的四川服装行业开始走到前台,一部分四川服装先锋已经迫不及待想抓住这个机遇,以期拥有在中国服装业界的话语权;而另一种却是一部分“守旧”人士依然沉溺于“世外桃源”式的发展模式,不愿意做品牌热衷加工、不做宣传只管埋头干活、拒绝大变化的小富即安的心态司空见惯。而这两种矛盾心态的角力,使产业西移背景下四川服装崛起多了一层悬疑。

  新的机遇

  有人对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企业群体做了个形象的比喻:企业如同候鸟,会根据市场气候变化,寻找最有利于自身生存发展的栖息地,然后决定是否迁徙。而其中起决定因素的“市场气候”,便是经济学家们所经常挂在口边的“利润洼地”。

  在很多人眼里,西部或许是最后一块“利润洼地”。这一切缘于东部沿海市场的饱和、日益膨胀的各种企业成本,而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谁也没想到,在拥有9亿农民和1.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中国,竟在继2004年之后,再次出现大范围的“民工荒”。这场被媒体描述为“世纪民工大迁徙”的景象背后,是沿海服装产业集群地竞争趋于白热化,服装新秀不断涌现,导致成本急剧上升的现实,很多大企业产生了把厂房搬到西部等成本相对低廉的地方去。用人高达四万多人的浙江雅戈尔去重庆设了厂,用人大户奥康也把工厂搬到了重庆,法派等企业则把目光瞄准了四川。

  而金融危机的爆发彻底摧毁了以订单为主要生存模式的珠三角一带企业最后的底线,企业为了节省成本,裁掉农民工一定是最先浮现于脑海的想法。而大量企业的倒闭更是直接把农民工“赶”回了四川、贵州、河南等劳工输出大省。

  “大量民工返乡,对我们本地的服装品牌发展其实并非坏事,恰恰相反,这些在东部沿海企业里经过培训的熟练工人,是当地企业最需要的。”杨淑琼把这描述为“当地企业的因祸得福”。她是四川服装行业求新求变的一个代表,竭力想借“东风西渐”来推动本土品牌的发展。

  而对于是否引进东部大企业来投资,在四川企业层面其实有不同意见,有人担心他们的到来会否蚕食自己的领地,因为不论从资本实力还是运作模式,对方均比自己要强。但在杨淑琼眼里,这是一个本土企业近距离学习沿海先进管理和营销经验的良机,沿海成熟企业的到来会带动本土企业的发展,进而盘活整个服装产业链。

  万事康服装(成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宁勇对“产业西移”寄予厚望,该公司有香港资金背景,是沃尔玛的供应商,其订单以往大多来自欧洲,因此底气比较足。宁勇认为,如果大企业来四川,他们就可能有更多的机会拿到国内大型品牌的订单,他们的业务将有一个新的拓展。

  观念之惑

  今年初,一条“300亿打造西部服装之都”的消息曾引起业界关注,而这条新闻的“始作俑者”华茂国际服装产业园也因此进入大家的视野。这个号称要打造中国西部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产业园,规划中由九大服装产业链板块构成,包括贸易示范区、面辅料机械市场、会展商务中心、轻纺产品物流中心、洗水工业园等,力图释放四川纺织服装产业链不发达的一些压力。

  该公司董事长廖年对记者表示,他们之所以倾力打造纺织服装产业链,是基于对四川服装市场的看好。他认为,四川市场大,消费能力大,时尚接受能力强,已在国内外服装品牌企业中形成了共识。只要有消费能力,产业发展就有了依托。而且,四川成都的服装品牌经销商在全国业绩算是最突出的一批,最厉害的代理商常常是跨几个省市进行运作,号令一方,代理商的强势也对四川服装产业的发展起着良性的影响。廖年表示,产业园的目的就是想成为川派服饰崛起的孵化器。

  实际上,四川本土不缺优秀的服装品牌,但缺乏有国际视野的“大家”。国际时装品牌发展管理中心总裁王翔生博士认为,四川服装企业要想迎来一个质的变化,关键一点就是观念上的转变。

  据记者调查了解,四川服装企业老板大多具有务实作风,埋头苦干是其一贯品质,但遗憾的是,在务实中缺乏一点抬头看看天空的“风雅”。记者还了解到,有部分人对于行业盛会这样“露脸”的大事其实也存在一些微词,认为没必要这么折腾,企业能赚钱才是最正经的活。

  成都当地一家颇有影响力的都市报记者聊到对本土企业老板的印象时说,其实他们当中也不乏经营思路非常好的,有一家西装企业,算是当地发展最快的,其档次比较高,渠道已经做到一线城市了,但老板本人非常低调,不喜欢宣传,他的观念是“产品已经卖得这么好了,还需要宣传吗?”

  这位记者说,勤劳务实让四川服装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要向更高的层次提升,还需要向国内大企业学习、向国际品牌学习。

  创新破题

  来自国家相关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四川省近几年来产业规模还很小,规模以上企业服装产量仅占全国规模以上企业总产量的0.02%。不过,有意思的是,尽管经历了地震灾难以及金融危机的冲击,近两年四川服装产量的增速却超过了全国平均增速6个百分点,是金融危机以来全国服装产业增长最快的几个省份之一。

  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对此的看法是,相比东部一些城市,四川服装的基数本来比较小,金融危机对它的影响是利弊各半,由于东部企业在金融危机发生后加大了产业转移的步伐,以及政府在服装产业振兴规划的思想指导下制定了各项对西部服装产业的扶持政策,因此四川等西部城市反而有所受益,反映在数据上就比原本趋于饱和的东部城市更好。

  据了解,为这些好看数据作出贡献的很大一部分来自四川本地的职业装,因此在四川省服装协会20周年庆典上,际华三五三六职业装等公司被授予了较高的荣誉。而以往一直增长不错的休闲装,却在过去的一年里没有获得良好效益。杨淑琼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些企业主要依靠低价格竞争,不重视培育新品种、知名品牌。

  意识到创新为企业短板的四川服装协会,提出了2010年工作的重点是把引导企业进行创新放在首位,通过不断推出新产品来细分市场,提高附加值。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在四川省服装协会2009年年会上,蒋衡杰通过自己穿的一件新郎希努尔意大利欧版西装,为四川服装企业如何进行创新破题上了生动形象的一课。蒋衡杰认为四川服装企业要避免同质化竞争,必须对市场再认识,对市场进行细分。他以西服发展为例,20年前杉杉西服率先创造性地做了一个“杉杉衣服,不要太潇洒”的广告,一下打开了杉杉西服的大门。在最顶峰的时候,经常有来自天南地北的代理商扛着一麻袋钱,凌晨五六点在杉杉门口排队要求代理它的产品,这里有一个重要的背景就是当时的杉杉正处于产品短缺时代。但现在,这样的神话很难续演,一家西服企业好卖,便有数千上万家企业跟进,市场容量是相对有限的,因此有企业开始考虑如何从这么多西服企业里跳出来。新郎希努尔是其中正在思考的一家。蒋衡杰身上穿的这件西服相比普通衣服有几个特点:袖子更短、衣领开口更大、搭配的领带更厚,这样使脸型看起来更易于亲近。这样的板型,其设计师的薪水高达几百万,但西服的价格也不菲。

  蒋衡杰说:“不管是杉杉的销售模式创新还是新郎希努尔的板型创新,都是在时代背景下对市场再认识作出的选择。同行的经验,或许对四川本土服装企业崛起会是一个借鉴。”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纺织品直通车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最新文章